離開PIMCO.com

您正在離開PIMCO官網。

Skip to Main Content
經濟和市場評論

解讀全球財政與貿易失衡

PIMCO經濟學家衛艾婷(Tiffany Wilding)解析部分國家財政與貿易失衡,這些失衡對近期美國關稅政策、通膨與經濟衰退風險皆產生影響。

畫面上文字:Ken Chambers PIMCO固定收益策略師

Ken Chambers: 全球不確定性與美國優越主義(exceptionalism)受到質疑,國家利益優先事項亦有轉變。我們的討論重點是什麼?

衛艾婷(Tiffany Wilding:是的,顯然我們有一個新的潛在擾亂因子。

畫面上文字:衛艾婷(Tiffany WildingPIMCO經濟學家

我們認為這些政策轉變都與全球貿易失衡有關。

美國政府認為,有效率的市場機制應能有效地隨時間推移而平衡貿易。其中一個例子是,如果一個國家在某種產品或服務上具競爭優勢,它們會出口,並出現貿易順差。

但它們也會因為這些回流到國內的利潤,獲得更高收益,進而有更多消費;隨著消費增加,它們會進口更多的商品,貨幣也有可能進行調整與升值。隨時間推移,這有助於重新平衡貿易。因此,實際上是以出口換取進口。

畫面上圖表:貿易平衡與財政平衡的GDP占比。圖表顯示八個國家的財政平衡的GDP占比,Y軸為財政平衡、X軸為貿易平衡。資料來源:世界銀行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、哈佛與PIMCO,截至202412月。

但觀察過去40年全球經濟的貿易狀況,會發現此機制顯然沒有奏效。因此,部分國家持續出現貿易順差,例如中國、日本在疫情前可能是這樣,還有德國、韓國、新加坡。其他國家則持續出現貿易逆差,美國就是其中一例;同時,英國與法國等國家也有類似情況。

因此,關鍵問題是:為什麼會這樣?為什麼沒有重新平衡?美國政府認為,這是因為貿易順差國家的政策、監管與其他結構性政策有效地抑制了消費,它們要求家戶補貼製造業。這導致一些沒有這樣做的地區,如美國,無法與之競爭,中產階級面臨空心化、美國的製造業份額減少,因為我們無法與之競爭。由於政府建立的社會安全網,導致自動穩定因子(automatic stabilizer)政策項目增加了美國財政赤字。因此,諸如醫療保險、食品援助項目、美國身障專案等都因經濟學家所謂的「中國衝擊」而增加。

因此,為了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而進行的結構性調整將會非常困難。這是我們的觀點,對於華府目前正在討論的削減聯邦政府支出與財政赤字問題。

所以這一切表明,聯準會將面臨一些棘手的決策,我們認為這將歸因於經濟衰退風險上升速度快於通膨風險。在這個部份,近期各種消費者調查與商業調查顯示,通膨預期令人非常不舒服地上升,最終可能會限制聯準會。這個發展方向顯然是聯準會不樂見的。我們認為,這意味著聯準會在2018年、2019年為了應對經濟疲弱而進行的前瞻性降息,可能會受到更多限制。但無論如何,如果他們看到失業率上升,他們會在經濟衰退風險增加的情況下積極降息。

但美國並不是唯一需要進行這些調整的地方。其他地方,如中國,也需要進行調整。美國試圖透過提高關稅來施壓,並造成了一些擾亂。我們仍要持續觀察,在此期間的額外物價水準調整,以及額外市場波動,對美國選民而言,他們願意容忍的幅度是多少。因此,我認為這一切都顯示了結構性調整有許多限制,且會造成許多短期不確定性。

專家

請幫助我們認識你,以便提供合適的網站內容。

條件及細則

請詳細閱讀以下條件及細則。

{{!-- Populated by JSON --}}

選擇所在地區


Americas

Asia Pacific

  • Japan

Europe, Middle East & Africa

  • Europe
Back to top